吴为山:在“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时间:2023年09月28日  来源:中国书协
吴为山:在“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我们汇聚在中国美术馆,享受新中国新出土书法文物成果,欣赏当代书家题跋、临帖、创作的成就。很显然,这个题为“承续”的主题展,是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5月21日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举措,是对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的礼赞,对新时代书法艺术家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弘扬。 

      深厚博大的悠久历史传统和吐故纳新的生生不息的创造所铸就的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资本。它体现在不同类型的文化创造中。其中书法艺术尤为显著。书法以文字为基础,而文字的生成演化,文字的形态构成,文字的意象内涵,总是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的历程。因此,书法一开始便赋予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当然,从殷商甲骨、周秦大篆、简牍帛书、碑刻墓志、法帖篆刻,乃至历朝文人诗文墨迹洋洋洒洒,皆以一线贯之。 

      这条线,从刻到写,峥嵘宕荡,意态纷呈,气象浑穆。每一个时代皆有代表性书家,书家群体在诸体生发与变化,传承与创新中各领风骚。 

      这条线,枯、湿、浓、淡,虚实相生,浩浩乎,一泻千里,抒写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理想。 

      这条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包容性、创新性的表征。它有文的觉醒,情的生发,形的创造,有哲学的思辨,诗歌的意境,是文化的生命之线。 

      本次所展出的58件(组)古代书迹,补充了以往我们所熟识的法碑、法帖。这些出土的宝物,带着历史的真实,带着岁月的沧桑,也带着当时当代的文化创造。对它的解读和价值的利用,中国书协组织专家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者,题跋。能题跋者必为在史学、文学、考古学、文字学、书法艺术诸方面有造诣之士。因此,以一批卓有成就的老先生为主体。 

      二者,临写。临写是基础。要在“古人书各各不同中”得诸家之长,在“出入于千数百家而自成一体”中获得真意,临,是必然途径。以中青年为主体是为了激励一代书家扎实真功夫。 

      三者,创作。解题、题跋、临写,其终极价值在创作。承续传统当体现于创新。所以,本次展览的第三部分展现了书法家们的新作。基于对新中国新出土的书法碑帖的认识和感悟在新时代的创新,体现了当代书家的追求,也标明了他们守正创新的艺术态度。 

      当然,随着出土文物不断有新发现,我们对书法历史还会有新的认识,1965年关于《兰亭序》真伪之辨,毛泽东主席写下:“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就是由考古发现引起的之后,随着1998年南京六朝《高崧墓志》的挖掘,这场争议还在继续。因此书法是一门永远发展的艺术。 

      书法是一门似乎易于入门,实质是一线凌空而难于上青天的艺术。在一个平面上,凭字的结体,笔的律动,墨的渲化,写出其法、其道,非下大功夫于字外不可。历代大书家雄文中所表现的文采,历代大文学家、理论家在书论及诗歌中对书法的精辟之论,均表明,书法是从大文化的灵山道海中所升腾的精神之象。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唐代韩愈道出了真机。 

      作为以引领当代书法艺术发展为己任的中国书协,在中国文联的领导指导下,近年来已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等大展,中国美术馆也陆续举办了于右任、高二适、沙孟海等数十位书法大师、大家的个人展览,它们与本次展览有着共同的特点,均是致敬经典,学习经典,倡导以传统为师而开创新风。 

      这是一条光明大道! 

      期待通过广大书法工作者的努力,创造出更多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