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征程”大展丨鲐背之年、犹耕砚畔——记王玉池先生
时间:2022年08月19日  来源:
“征程”大展丨鲐背之年、犹耕砚畔——记王玉池先生

     

    王玉池先生1931年出生于河北辛集,如今已91岁高龄。近两年,由于身体原因,很少出来参加学术活动。上一次还是2019年在绍兴论坛的学术会议上,王玉池先生发表了题为《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写在“二王学研究中心”成立之际》的演讲,为“二王学”乃至整个书法史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王先生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在书法史论研究与书法创作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最早提出“王学”的概念,对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生平和书法的研究与发掘,为“二王”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外学界享有盛誉。中国书协举办绍兴论坛前夕,经过征求王玉池先生的意见,将“王学”正式定名为“二王学”,并且在绍兴成立了“二王学研究中心”,聘请王玉池先生担任中心顾问。多年来,王先生淡泊名利,专心做研究,不问寒暑。文章与著作不断面世,尤其是20195月,他将关于“二王”研究的所有论文编为一册,由故宫出版社出版了《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研究》,该书是“二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2020年由文物出版社再版了《古代碑帖译注》,增加了近年的研究成果,该书对历代碑帖进行了详细注释和解读。他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已经拟好,可惜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出现了状况。

    王玉池先生多年来习惯于夜间工作,一般到凌晨3点以后才休息。2021年春节前后,王先生生病住院,病情逐渐好转的时候,就习惯性地半夜起来看书,医院的护工为了自己能睡一整夜,不想起来照顾王先生,就让王先生也必须睡觉,所以每晚偷偷给王先生吃安眠药。过了几天老夫人发现王先生说话不清楚了,反应也很迟钝了,就非常奇怪,后来发现王先生被护工给喂了安眠药,赶紧停用。可是,从此以后王先生的精神大不如从前,由于脑梗的后遗症和安眠药的副作用,他的思维能力下降许多,左手已经不能自由活动,站立也有困难。但是他清醒的时候,总是在说他研究过的东西与下一步的研究想法。同时也坚持每天写字,只是写在纸上已经不成字了,老夫人就鼓励他先用铅笔写,把字写对,一行一行不重叠,这样练了半年,基本恢复了写字的能力。后来又用毛笔写,写不成,就坚持每天写,废纸写了一捆又一捆。自今年春天以来,王先生已经可以在宣纸上写成字了,他自己很高兴,每次都对人说自己好多了,很快就可以恢复到从前的状态了。

    王玉池先生出生于革命家庭,早年在第四野战军做电台发报工作。他的父亲王显周曾是《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王玉池先生虽然后来走上了学术道路,但是他仍具有一名军人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精神与高迈的风骨。王玉池先生对中国书协的工作一贯大力支持,每次展览和学术论坛只要接到邀请,他一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准备、反复斟酌,从不怠慢。王先生写文章还是手写起草,然后老夫人帮他用电脑打出来,就这样相濡以沫近70载。如今老夫人也年届90,平日对王先生的照顾仍是无微不至,笑起来像个小女孩。

    今年5月,“征程”大展的邀请函寄到王先生的手里之后,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就与家人商量如何协助他完成创作。王先生平时坐轮椅,如果站着写字需要两个人左右扶着,否则站不稳,亦不能长时间站立。他的家人有时间就轮流扶着他写字。这次大展,王先生接到的任务是写“红岩精神”四个字,他写了几十遍。王先生的书法一贯以厚重与大气磅礴著称,这次写起来已经力不从心了。开始手握笔用不上力,根据作品尺寸要求,无法达到正常的大小和笔画的厚度。王先生没有放弃,笔画细了、字小了、结构偏了、行线歪了,王先生就一遍一遍地写,最后挑出来两张,寄到了中国书协。他说写得不好,愧对中国书协的厚爱。


    王玉池先生练习书写“红岩精神”四字

    王玉池先生是一个纯粹的人,心无杂念,甚至可谓单纯可爱,但是他对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的挚爱始终不渝。平时被邀请为书法学术机构或“二王”古迹题字,他从来不取报酬,而且都反复地写,不辞辛苦。鲐背之年,犹耕砚畔,克服病痛,一心为学。正如王玉池先生写的“红岩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反映,王玉池先生把这种精神落实在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上,为推动书法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王玉池先生在书法学术研究上具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唯愿王玉池先生早日康复!



    王玉池书写“征程”展作品